常见细胞污染类型如何辨别及预防解决方法
常见细胞污染类型如何辨别及预防解决方法: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生物污染类型有7种,分别是细菌污染,支原体污染,原虫污染,黑胶虫污染,真菌污染,病毒污染以及非细胞污染,真菌污染来源,一般是来自实验服,并且具有气候性,多雨······
发布时间:2025-05-09 09:05:53 细胞资源库平台 访问量:30
人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高侵袭性和早期转移倾向(尤其肺转移),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30%。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TP53/RB1基因缺失、染色体不稳定性和Wnt/PI3K等信号通路异常,但肿瘤异质性高且缺乏有效治疗靶点。在此背景下,小鼠模型成为研究人骨肉瘤的核心工具:通过原位移植(如胫骨内注射143B细胞)可模拟肿瘤微环境中的骨破坏和转移过程;皮下异种移植模型适用于快速药物筛选;而基因编辑小鼠(如p53/Rb双敲除)能揭示驱动基因的致癌机制。这些模型不仅为解析转移、耐药等关键生物学问题提供平台,也是评估靶向疗法和免疫治疗临床潜力的必经之路,尤其在开发针对肺转移或化疗增敏策略中不可或缺。
细胞名称:143B人骨肉瘤细胞
种属来源:人
组织来源:骨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细胞形态:上皮细胞样
背景介绍:143B细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骨肉瘤研究模型,起源于1970年代从一名11岁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的原代细胞(KHOS细胞系),后经Kirsten鼠肉瘤病毒(KiMSV)转染转化,获得增强的致瘤性和转移潜能。该细胞因缺乏胸苷激酶(TK⁻)而具有代谢选择性,常用于裸鼠或免疫缺陷小鼠的体内成瘤实验。其核心特性包括高侵袭性、快速增殖(皮下接种7-14天成瘤)及自发远处转移倾向(肺、肝、骨转移率>80%),成为研究骨肉瘤转移机制、药物疗效评估(如化疗耐药)及靶向治疗的理想工具。相较于Saos-2、U2OS等骨肉瘤细胞系,143B在模拟临床转移行为方面更具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微环境互作和抗转移疗法的临床前研究。
培养须知: 143B细胞需在DMEM高糖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双抗)中培养,维持37℃、5% CO₂的恒温恒湿环境。因其增殖迅速(24-48小时可汇合80%),需每2-3天按1:4~1:6比例传代,避免过度融合(>90%会加速老化)。传代时使用0.25%胰酶消化1-2分钟(可含EDTA),及时用含血清培养基终止。
注意:
TK⁻缺陷:培养基中需添加1% HT补充剂(次黄嘌呤+胸苷)以补偿代谢缺陷;
支原体防控:定期检测(如PCR),避免污染;
冻存条件:含10% DMSO的冻存液,梯度降温后液氮保存。该细胞贴壁性中等,若出现漂浮聚集,提示状态异常或污染,需立即处理。
参数 | 描述 |
细胞来源 | 骨肉瘤(经Kirsten鼠肉瘤病毒转化,TK⁻缺陷型) |
常用模型动物 | 免疫缺陷小鼠(裸鼠、NOD/SCID、NSG) |
接种方式 | 皮下注射(快速成瘤)或原位(胫骨/股骨内注射,模拟骨微环境) |
成瘤时间 | 皮下:7-14天;原位:3-4周(伴肺、肝转移) |
成瘤率 | 100%(皮下接种≥1×10⁶细胞) |
转移倾向 | 高转移性(肺转移率>80%,肝、骨转移常见) |
研究应用 | 转移机制、化疗耐药、靶向治疗(如mTOR抑制剂) |
接种方式 | 接种部位 | 细胞数量 | 模型动物 | 成瘤时间 | 成瘤率 | 转移倾向 | 优点 | 缺点 |
皮下注射 | 背部或侧腹皮下 | 1×10⁶ | 裸鼠、NOD/SCID | 7-14天 | 100% | 低(偶发局部侵袭,罕见远处转移) | 操作简单、成瘤快、适合药物筛选 | 微环境不真实,转移率低 |
原位注射(胫骨内) | 胫骨髓腔或骨表面 | 5×10⁴–1×10⁵ | NSG小鼠、裸鼠 | 3-4周 | 90-100% | 高(肺转移)率>80%,骨/肝转移 | 模拟骨微环境,自发转移,临床相关性高 | 手术难度大,需影像学监 |
尾静脉注射 | 尾静脉(血行转移) | 2×10⁶ | NSG小鼠 | 肺转移灶:4-6周 | 60-80% | 靶向肺转移(>50%肺结节) | 直接研究血行转移和抗转移疗法 | 无法观察原发灶进展,需高细胞量 |
原位切除+转移模型 | 原发灶(胫骨)切除 | 原发灶成瘤后 | 7NOD/SCID | 转移灶:术后2-3周 | 70-90% | 肺转移为主(模拟术后复发转移) | 模拟临床术后转移,评估辅助治疗 | 周期长,需二次手术 |
产品货号 | 细胞系 | 接种方式 | 细胞数量 | 成瘤时间 | 成瘤率 | 转移倾向 | 优势研究领域 |
IM-H360 | 143B | 皮下/原位(骨内) | 1×10⁶ | 7-14天 | +++ | 高(肺、肝、骨) | 转移机制、药物抗性 |
IM-H300 | Saos-2 | 原位(骨内) | 5×10⁶ | 4-6周 | ++ | 低(局部侵袭) | 成骨分化、骨重塑 |
IM-H258 | U2OS | 皮下(需Matrigel) | 2×10⁶ | 3-5周 | ++ | 极低(罕见转移) | 细胞周期调控、放疗响应 |
IM-H167 | MG-63 | 皮下 | 5×10⁶ | 4-8周 | ++ | 无 | 基质互作、基础增殖 |
IM-H166 | HOS | 皮下/原位 | 2×10⁶ | 2-3周 | +++ | 中(偶发肺转移) | 病毒致癌机制 |
影响因素 | 具体因素/机制 | 具体说明 | 对成瘤的影响 |
基因表达与调控 | Bcl-2/Bax/Caspase-3 | Bcl-2(抗凋亡蛋白)表达下调,Bax(促凋亡蛋白)和Caspase-3(凋亡执行蛋白)表达上调,诱导细胞凋亡。 | 抑制肿瘤生长,促进凋亡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β-catenin蛋白水平降低,抑制Wnt通路活性,导致下游增殖相关基因(如cyclin D1)表达下调。 | 抑制细胞增殖,诱导G0/G1期阻滞 | |
STAT3 | 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抑制其介导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信号。 | 抑制细胞存活和转移 | |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受抑制,阻碍DNA复制和细胞增殖。 | 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 |
信号通路激活 | p38 MAPK信号通路 | 激活p38通路,促进促凋亡蛋白(如cleaved Caspase-3)表达,同时抑制Bcl-2。 | 诱导凋亡并抑制增殖 |
JAK/STAT通路 | STAT3活性受抑制,阻断其介导的肿瘤生长和免疫逃逸信号。 | 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 | |
细胞周期调控 | G1期阻滞 | 通过下调cyclin D1和上调p21,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抑制DNA合成。 | 延缓肿瘤生长 |
S/G2期阻滞 | 顺铂和蟾毒灵联合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和G2期,抑制有丝分裂。 | 协同抑制增殖,增强化疗敏感性 | |
肿瘤微环境与转移 | 细胞迁移与侵袭 | 抑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或下调迁移相关蛋白(如LAT1),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局部浸润。 | 降低转移潜能 |
血管生成(VEGF) | 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分泌增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 支持肿瘤快速生长和远端转移 | |
代谢重编程 | 氨基酸转运(LAT1) | LAT1表达下调,减少必需氨基酸(如亮氨酸)的摄取,抑制肿瘤代谢需求。 | 限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 |
药物干预机制 | 蟾毒灵联合顺铂 | 协同上调Bax/Caspase-3,下调Bcl-2,增强S/G2期阻滞。 | 显著增强凋亡和化疗效果 |
冬凌草甲素(ORI) | 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下调β-catenin和cyclin D1,激活Caspase-3。 | 抑制增殖并诱导凋亡 | |
麦冬皂苷B | 激活p38通路,抑制Bcl-2,诱导Caspase依赖性凋亡。 | 抑制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中的肿瘤生长 |
优化方向 | 具体策略 | 作用机制/操作要点 | 预期效果 |
细胞预处理 | 基因编辑增强致瘤性 | 过表达促癌基因(如MYC、Ras)或敲除抑癌基因(如p53、PTEN),激活增殖/抗凋亡信号。 | 显著提高成瘤率和生长速度 |
细胞周期同步化 | 使用血清饥饿法或化学抑制剂(如胸腺嘧啶阻断)同步细胞周期至G1/S期,增强增殖活力。 | 提升原位成瘤效率,减少操作误差 | |
动物模型优化 | 免疫缺陷鼠品系选择 | 优先选用NOD/SCID或NSG小鼠(T/B/NK细胞缺陷),降低免疫清除。 | 提高接种后细胞分裂效率 |
接种部位优化 | 皮下注射(操作简便) vs. 原位(如胫骨内注射,模拟骨肉瘤微环境)。 | 原位接种增强转移倾向,皮下接种便于监测体积变化 | |
接种条件调整 | 细胞数量与密度 | 每点接种1×10⁶~5×10⁶个细胞(根据小鼠品系调整),避免过高密度导致中心坏死。 | 平衡肿瘤生长速度与存活率 |
基质胶(Matrigel)辅助 | 细胞悬液与Matrigel(1:1)混合后接种,提供临时ECM支持,促进细胞定植。 | 减少细胞扩散,提高局部成瘤率 | |
微环境干预 | 血管生成促进 | 预注射VEGF或低剂量促血管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诱导局部血管新生。 | 加速肿瘤血供建立,支持快速增殖 |
炎症微环境模拟 | 注射前局部使用IL-6或TNF-α,激活促炎信号通路(如NF-κB),抑制免疫监视。 | 增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能力 | |
药物/基因干预 | 促增殖药物联用 | 联合EGF(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驱动细胞周期进展。 | 缩短肿瘤潜伏期,加速生长 |
代谢重编程诱导 | 添加高浓度葡萄糖(25 mM)或谷氨酰胺(4 mM),支持Warburg效应和生物合成。 | 满足肿瘤细胞代谢需求,避免营养限制性生长停滞 | |
检测与验证 | 活体成像动态监测 | 接种荧光/荧光素酶标记的143B细胞,通过活体成像系统(IVIS)定量肿瘤负荷和转移灶。 | 实时追踪成瘤进程,评估干预效果 |
组织病理学验证 | 定期取材进行HE染色、Ki-67(增殖标志)和CD31(血管标志)免疫组化分析。 | 确认肿瘤恶性表型及微环境特征 |
常见细胞污染类型如何辨别及预防解决方法: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生物污染类型有7种,分别是细菌污染,支原体污染,原虫污染,黑胶虫污染,真菌污染,病毒污染以及非细胞污染,真菌污染来源,一般是来自实验服,并且具有气候性,多雨······
细胞聚团的原因分析及如何避免:培养物中细胞可能聚集的一些原因包括:1.过度消化、2.环境压力、3.组织分解、4.过度生长、5.污染等;如何避免聚团细胞的生成;首先确认当前细胞生长密度及状态,80%左右的生长密度即可进行······
细胞有空泡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出现细胞空泡情况有1.细胞老化2.培养液错误配制;3.细胞消化时操作不当;4.污染等等,如细胞老化,解决方法,原代细胞使用较低代次进行实验,传代细胞避免传代次数过高···
细胞半换液和全换液操作步骤:第一种方式:细胞全换液;如果是贴壁细胞,可以用全量换液法,直接吸去全部旧培养基,补充足量新鲜完全培养基;第二种方式:细胞半换液;"细胞半换液"又称"细胞半量换液",即弃掉一半旧的培养基,再······
细胞生长缓慢的可能原因有哪些:细胞培养外部因素包括细胞培养基的配方和质量问题,培养条件不理想,污染问题,细胞自身因素包含细胞的健康状态,细胞密度过高或过低,细胞老化现象,细胞特性,当细胞生长出现缓慢的问题时,我······
常用胰腺癌细胞株动物模型及胰腺癌细胞株有哪些:胰腺癌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化学物质诱导胰腺癌动物模型,基因工程胰腺癌小鼠模型和胰腺癌移植模型,常用的胰腺细胞株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Capan-2人胰腺癌细······
产品规格:1*10^6
¥3000
产品规格:1*10^6
¥3000
产品规格:1*10^6
¥3000
产品规格:1*10^6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