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株购买:18046200267 厦门爱恪信生物细胞株引进ATCC,DSMZ,JCRB,ECACC,CCTCC,昆明细胞库等保藏中心,正规来源,细胞准确

纳米疫苗突破:激活免疫"开关",让癌细胞无处可逃!

发布时间:2025-04-16 09:00:00 细胞资源库平台 访问量:25

同源异体小鼠肿瘤模型是免疫肿瘤学(I/O)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临床前模型,但它们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反应有限,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固有低免疫原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将鸡卵清蛋白(OVA)这一高度免疫原性的蛋白质表达到同源异体肿瘤细胞中,开发了新的免疫原性同源异体模型。这些模型,如DC2.4-OVA和B16-OVA,显示出比它们的亲本细胞系更慢的肿瘤生长速度,这可能是由于免疫介导的排斥反应。更重要的是,这些OVA表达的模型对ICIs,特别是抗PD-1治疗,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这表明它们在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方面具有潜力。此外,通过过继T细胞转移实验,研究人员验证了这些模型中存在肿瘤特异性记忆T细胞。这些结果表明,OVA工具细胞不仅增强了对ICIs的反应,而且为临床前免疫治疗评估提供了新的、具有更高免疫原性的同源异体模型,这对于I/O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本信息

英文标题:Engineering Polymeric Prodrug Nanoplatform for Vaccinatio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中文标题:工程化聚合物前药纳米平台用于癌症的疫苗接种免疫治疗

发表期刊:《Nano Letters》

影响因子:9.6

作者单位: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 & Center of Pharmaceutics,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203, China;

2.China State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1203, China;

3.Shandong Institute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Jinan 250117, China.

作者信息:

Lei Zhou, Bo Hou, Dangge Wang, Fang Sun

研究背景

基于新抗原(neoantigen)的癌症疫苗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其疗效受限于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抑制。本文提出通过酸响应性聚合物纳米疫苗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增强DCs的抗原呈递能力,从而提升免疫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RAFT聚合合成酸响应性嵌段共聚物PEG-b-PDPA,利用酯酶可裂解的4-乙酰氧基苄酯键将STING激动剂DMXAA共价偶联至聚合物主链,制备DMXAA-聚合物偶联物(PEG-b-PDPA-DMXAA)。随后,将其与阳离子聚合物OEI-C14共组装形成胶束纳米颗粒(PDPM),并通过甘露糖(Man)修饰实现树突状细胞(DCs)靶向(Man-PDPM)。采用纳米沉淀法将肿瘤新抗原(OVA或4T1新抗原M32)负载于纳米颗粒中,形成纳米疫苗。通过体外实验评估纳米疫苗的细胞摄取、抗原呈递效率及STING通路激活效应(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T-PCR),并在B16-OVA黑色素瘤和4T1乳腺癌小鼠模型中验证其体内靶向性(荧光成像)、抗肿瘤效果及免疫记忆效应,同时联合抗PD-L1抗体(αPD-L1)探索协同治疗潜力。

实验结果

图1:纳米疫苗设计与作用机制示意图

图1:纳米疫苗设计与作用机制示意图

1a:纳米疫苗由酸响应性聚合物(PEG-b-PDPA)、STING激动剂(DMXAA)和新抗原(OVA/M32)组成。

1b:纳米疫苗靶向淋巴结DCs,释放抗原并激活STING通路,促进IFN-β分泌和CTLs活化。

图2:纳米疫苗的理化性质与淋巴结靶向性

图2:纳米疫苗的理化性质与淋巴结靶向性

2a:TEM显示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约50-70 nm;

2b-c:荧光成像显示纳米疫苗在淋巴结(LNs)高效富集;

2d-f:Man修饰显著增强DCs和巨噬细胞的摄取。

图3:纳米疫苗激活DCs的STING通路与抗原呈递

图3:纳米疫苗激活DCs的STING通路与抗原呈递

3a:PDPM纳米颗粒剂量依赖性促进DCs成熟(CD80/CD86表达);

3b-c:Man-PDPM@OVA显著提升抗原-MHC-I复合物表达;

3d:激活的DCs诱导OT-1 CD8+T细胞分泌IFN-γ;

3e-k:DMXAA激活STING-TBK1-IRF3通路,上调IFN-β、CXCL10等基因表达。

图4:纳米疫苗在B16-OVA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图4:纳米疫苗在B16-OVA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4b-c:Man-PDPM@OVA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80%抑制率);

4e-f:脾脏中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增加(1.8倍);

4h-i:肿瘤内CD8+T细胞比例升高,Tregs比例下降,IFN-γ分泌增强。

图5:预防性免疫与联合治疗策略

图5:预防性免疫与联合治疗策略

5f-h:预防性接种完全阻止B16-OVA肿瘤发生;

5j:4T1模型中联合αPD-L1抑制PD-L1上调,增强CD8+T细胞浸润;

5n:联合治疗显著减少4T1肺转移灶。

研究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酸响应性纳米疫苗通过靶向递送新抗原与STING激动剂至淋巴结DCs,显著提升抗原呈递效率:

1)甘露糖修饰增强淋巴结靶向,促进DCs摄取;

2)酸响应性纳米颗粒在溶酶体酸性环境中释放抗原,并通过阳离子聚合物OEI-C14介导的内体逃逸促进胞质抗原递送;

3)DMXAA激活STING-TBK1-IRF3通路,诱导IFN-β分泌,增强DCs成熟与T细胞活化。在B16-OVA模型中,纳米疫苗显著抑制肿瘤生长(80%抑制率),并完全预防肿瘤发生(4/6小鼠无瘤生存);

在4T1乳腺癌模型中,联合αPD-L1抗体通过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显著抑制原发肿瘤生长及肺转移。该策略为个性化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高效、安全的纳米平台。

推荐阅读

热门细胞产品推荐

上一篇:基因治疗‘快递员’动态追踪大揭秘!PET影像首次捕捉AAV病毒18天体内运输全程

下一篇:糖尿病元凶竟是肠道菌群?最新研究揭秘胆汁酸代谢失衡的关键作用!

版权说明:本文:“纳米疫苗突破:激活免疫"开关",让癌细胞无处可逃!:http://www.atcccells.com/wxjd/6144.html”,若本站收录的信息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 2205839769@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X纳米疫苗突破:激活免疫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804620026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公司电话

18046200267

微信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