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ATCC细胞培养
DiD,DiO,DiI,DiR和DiS染料是一族亲脂性的荧光染料,可以用来染细胞膜和其它脂溶性生物结构。当与细胞膜结合后其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这类染料有着很高的淬灭常数和激发态寿命。一旦对细胞染色,这类染料在整个细胞膜上扩散,最佳浓度时可以使整个细胞膜染色。它们的荧光颜色区分明显:DiI(橙色荧光),DiO(绿色荧光),DiD(红色荧光)和 DiR (深红色荧光)这使得他们可以用来对活细胞进行多色成像和流式分析。DiR(ex/em = 748/780 nm)在活体成像或者示踪中非常有用,因为它们所发射的红外光可以高效地穿过细胞和组织,并且在红外光范围内,其本底荧光水平很低。
本说明书适用于DiR外泌体或细胞标记等相关信息,请严格参照说明书操作。
(1)运输条件:冰袋运输,国内现货 2~3 天即可送达。
(2)储存条件:-20℃避光储存。
表1. 试剂盒组成信息
产品货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规格 | 储存 |
IME-M003 | DiR | 200 µL | -20℃,6个月 |
100kD 超滤管 | 10 Tubes | 常温,2年 |
一、染料工作液制备
用合适的缓冲液(如:无血清培养基,HBSS或PBS)稀释储存液,配制浓度为1~5 µM的工作液。
注意:工作液的最终浓度是根据不同细胞和实验的经验来配制。可以从推荐浓度的十倍以上寻找最佳条件,此外,未使用的储存液保存在-20 ℃,避免反复冻融。
二、外泌体染色
1、在外泌体(建议浓度≥1×10^10 particles/mL)悬液中加入染料工作液,建议染料终浓度为1~5 μM(需预实验确定,避免过量导致毒性)。
2、加入染料工作液后将离心管盖紧,通过涡旋振荡器混匀1 min,再放置于37℃孵育30 min(避免高温破坏外泌体膜)。
3、向孵育后的外泌体染料复合物中加入适量 1×PBS 混匀,超过0.5mL时分批次进行离心。
4、转移至100 kDa MWCO(截留分子量)的过滤柱中,在高速离心机中以3000 g离心10分钟,PBS洗涤2次,彻底去除未结合的染料,最后将体积减少至50~100µL。
5、从超滤柱中回收浓缩液,将其保存在微量离心管中并至于冰上,尽快使用标记的外泌体,以确保最高的荧光强度。
三、体内示踪
将100 μL DiR标记的外泌体(约10^10 particles)通过尾静脉注射(全身分布研究)或局部注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如0、1、2、4、6、24小时)拍摄荧光图像,成像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出主要器官(如肝、脾、肺、肾、心),对器官进行离体荧光成像,分析外泌体的分布。
(1)体外追踪实验:PKH 26(激发/发射波长 551/567 nm)适合短时(<72小时)观察,但可能干扰膜流动性。体内长时追踪:选择近红外染料(如DiR,激发/发射 750/780 nm),穿透力强且背景低。
(2)由于外泌体染色效率难以达到100%和在去游离染料过程中无法避免外泌体的损失,建议制备2倍于活体成像或示踪实验所需外泌体量以进行染料标记。
(3)染料工作液应现配现用,不能提前配制,否则将影响染色效果。
(4)仅用于科学研究。
常见问题
(1)标记效率低
现象:流式检测信号弱或荧光显微镜下外泌体无荧光。
可能原因:染料浓度不足或孵育时间过短。
解决方案:建议用于染料标记的外泌体原始浓度大于0.5~1.5 μg/μL,或梯度测试染料浓度(如1 μM、2 μM、5 μM)。
(2)高背景噪音
现象:流式细胞术或荧光成像中出现大量非特异性信号。
可能原因:游离染料未彻底去除。
解决方案:使用超速离心去除游离染料,延长超滤离心时间或PBS多洗几次。
(3)外泌体聚集或破裂
现象:电镜下外泌体聚集成团或膜结构不完整。
可能原因:染料浓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离心速度过高(如>120,000×g)。
解决方案:降低染料浓度至2 μM以下,缩短孵育时间至10分钟。使用蔗糖垫(如30%蔗糖层)保护外泌体结构。
(4)活体成像信号集中于肝脏
现象:肝脏信号过强
可能原因:单核吞噬系统非特异性摄取
解决方案:注射后延长成像时间(如24小时)或使用靶向修饰外泌体(如CD47过表达)。
(5)荧光淬灭
现象:标记后荧光信号随时间迅速减弱。
可能原因:样本反复冻融或长期暴露于光照。
解决方案:注意避光操作。分装标记后外泌体,避光-80℃保存。
产品规格:1*10^6
产品规格:1*10^6
产品规格:1*10^6
产品规格:1*10^6
产品规格:1*10^6
产品规格:1*10^6